随着我国水泥产业结构的调整, 新型干法窑生产线已逐步成为水泥生产工艺的主体。但由于各新型干法窑企业之间在设备选型、工艺配置及技术人员对质量的认识等方面(如无烟煤煅烧、分解炉炉型、生料磨及水泥磨工艺及设备选型、产质量与消耗目标等) 仍存在着差异, 各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亦参差不齐, 或性能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优质水泥的评价》[1]一文中, 作者论述了对优质水泥性能的要求, 即标准稠度用水量低; 良好及稳定的外加剂相容性; 合理或较低的早期强度, 较高的后期和远龄期强度; 抗冲击、耐磨性好; 低收缩性; 低水化热。并从熟料矿物组成和水泥颗粒组成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本文将结合作者对优质水泥的研究及在水泥生产实践中的体会阐述优质水泥的生产技术。
3 水泥颗粒分布及其它因素的影响
3.1 水泥的颗粒分布
水泥颗粒分布对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3]:
①相同比表面积的同品种水泥, 颗粒分布越窄, 其堆积空隙率越大, 标准稠度用水量越大, 凝结时间越长, 1d 胶砂强度越低, 且随比表面积增大, 1d 胶砂强度增幅不大。
②相同比表面积的同品种水泥, 颗粒分布越窄, 其Marsh 曲线的饱和点越大, 对应的Marsh 时间越长,即外加剂相容性越差。配制混凝土达到同等工作度时, 总水量及胶凝材料总量均要增大, 混凝土生产成本明显提高, 收缩增大。水泥颗粒分布较宽时, 外加剂相容性较好, 随比表面积增大饱和点增大, 但对应的Marsh 时间变化不大; 水泥颗粒分布较窄时, 随比表面积增大饱和点增大, 对应的Marsh时间显著延长。由此可见, 颗粒分布较宽的水泥, 堆积密度较大, 水泥浆体流动性较好, 水泥比表面积增大时其流动性变化不大。
优化水泥的颗粒组成是生产优质水泥必不可少的步骤。实现水泥颗粒分布优化的技术措施有:
1)粉磨工艺流程的选择及改进优质水泥追求的是3~5μ以下的颗粒含量较小、颗粒分布较宽、堆积密度较大的颗粒组成。经多家企业生产实践及颗粒的检验结果证明, 管理较好、粉磨效率较高的高细磨粉磨出的水泥颗粒组成能满足上述要求, 水泥性能较好。而传统的开流磨系统虽然水泥颗粒分布也较宽, 由于过粉磨较严重,3~5μm 以下的颗粒比例较多, 对外加剂相容性不利。闭路系统粉磨出的水泥由于过粉磨现象减少, 水泥的颗粒分布较窄, 堆积密度较小, 用 0-Sepa 等高效选粉机的闭路系统由于选粉效率高, 会使水泥颗粒分布更加集中。虽然它可以提高水泥的强度, 但对水泥其它性能不利[4]。在闭路磨系统上可通过改变选粉效率与循环负荷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来调整水泥的颗粒分布, 或利用粉磨物料易磨性的差异来调整颗粒分布, 但所得效果远不如高细磨的好。
2)比表面积与筛余的控制
由配制混凝土的综合性能情况来看, 42.5 强度等级的水泥比表面积宜控制在360~380m2/kg,80μm 筛余宜控制在 1%~2%, 45μm筛余宜为 10%~16%。在相同比表面积条件下, 45μm 筛余过小, 则颗粒分布越集中, 水泥早期强度低, 标准稠度用水量大, 流动性差, 与外加剂相容性差, 凝结时间长, 干燥收缩大;45μm筛余过大, 则颗粒分布过于分散, 28d 强度较低, 流动性经时损失较大, 粉磨电耗高, 对资源是一种浪费。
3.2 石膏的品种与掺量
石膏在水泥中的作用不仅是调整凝结时间,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石膏的品种与掺量对水泥的外加剂相容性、胶砂强度、收缩率都有显著影响[5,6]。粉磨优质水泥时, 石膏的选择应注意:
①选择结晶水含量较高(13%以上) 的优质石膏。这种石膏的溶解速度较快,对改善水泥的外加剂相容性有利, 同时可避免带入过多的泥质, 影响水泥的性能。
②在满足凝结时间与强度性能的要求下, 适当提高水泥中 S03 含量有利于改善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 减少流动性能的经时损失, 降低水泥净浆或砂浆的收缩率。
③硬石膏、二水石膏和工业石膏对水泥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应根据水泥胶砂强度、外加剂相容性及生产成本等数据进行评价。有研究表明, 陶瓷工业废弃的石膏模作缓凝剂对水泥的外加剂相容性及强度均较有利[6]。
3.3 混合材的品种与掺量
水泥的外加剂相容性与混合材自身的性能密切相关。需水量小, 又有利于改善水泥颗粒分布的混合材对改善水泥的外加剂相容性有利。烧黏土、烧页岩及较低温度烧成的煤渣虽然火山灰活性较高, 但其需水性很大, 颗粒表面电价高, 使水泥的外加剂相容性变差, 这类材料不宜作优质水泥的混合材。石灰石作混合材能促进硅酸盐矿物的水化, 自身需水量小, 且易磨性好, 有利于改善水泥的颗粒分布, 降低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 改善水泥的外加剂相容性, 是优质水泥首选的混合材; 矿渣的化学活性高, 玻璃体含量多, 需水量小, 易磨性差, 掺入少量矿渣与熟料共同粉磨时对改善水泥颗粒组成、提高水泥胶砂 28d 及远龄期强度、改善外加剂相容性均有利; 粉煤灰的品质差异很大, 需水量大、烧失量高、活性差的粉煤灰应慎用, 而优质的粉煤灰也是优质水泥较好的混合材。
4 水泥的温度
为改善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 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温度, 减少混凝土的开裂, 在气温较高的季节, 应控制出厂水泥温度(<65℃)。生产优质水泥的企业应增设水泥冷却设备, 在夏季或使用单位有要求时(如高速公路), 控制出厂水泥的温度。
5 结束语
生产优质水泥是混凝土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型干法窑工艺从硬件方面为生产优质水泥熟料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水泥生产技术人员应从混凝土综合性能方面去认识水泥的品质, 掌握生产优质水泥的关键技术, 调整好各环节的工艺参数, 充分发挥生产设备的优势, 生产优质的水泥供给社会。本文衷心地希望我国水泥工业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 水泥的品质也有长足的进步与提高!